红绿色盲的“世界相”与正常人很不一样,生下来就聋哑的人不会建立起跟平常人一样的“声音之相”,据说猫狗等动物的世界里,视觉里没有彩色,人们也难以想象出蝙蝠、鲸、海豚等生物“通过声纳系统建立起来的世界之相”。每一类生命都有自己一套与其他种类有区别的“世界相”。世界相的建立,取决于生命体的感知能力的大小、感知范围的宽窄、事件经验的记忆能力,以及历史经验组织运用的智力水平。修行不仅仅是思维上、道理上了悟得有多深、多透,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强化加深的实际行为(念佛、禅定、密法),把某些封印的本能解锁,获得更多的感知能力(比如拥有了如同蝙蝠一样可以回声定位,避开障碍物的能力),所以才有天眼通、他心通、漏尽通…等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,使心中的“世界相”变得更加多样甚至全面。这些能力都会在修行加深的不同阶段出现,也就是所说的“境界”,修行不能执着于境界,但不出境界也不行,“境界”毕竟是能够明确标注修行水平和所达次第的标签,如果没有“境界”出现,就无法知道修行达到了何等次第,但的确不要执着于已经到达的“境界”,一山更比一山高,需要继续攀升,达到更高的次第,看看“下一个境界”是什么?也许永无止境。
在一个巨大的花园中间,有一座高耸的山,山顶是无限自在的世界,谁能到达山顶,谁就能完全解脱内在的苦恼。环绕着花园围着一座长长的围墙,围墙上开了八万四千个门,每一个门都需要一个特定的方法或咒语才能打开。有些人用了一辈子时间,把每个门上的咒语和方法都记在心里了,在他自己看来,他已精通了所有的“法”,修为极高。但他却从未做到推门而入,他以为“他所通晓的那些法”就是终极真理。而有的人,锲而不舍的在一个门上下功夫,不但在心记住了那个门上的咒语和方法,而且精进施行,终于在某一天攻破了他的门,进入到了花园,观见了异域风光,到达了攀登大山之路的起点,这个时候前面的道路已经明确,剩下要做的就是下功夫攀…
一个从来都不会游泳的人,如只看游泳教程,就算理论学得再好,也不可能会游泳,只有真正下水了,下功夫练习,才能真正学会游泳。所以不要老是在理论和思维上下功夫,更多的是要努力实行,一旦学会游泳了,理论里所讲的一切,一看自然就明白。对于那些已经真正会游泳的人来说,再学习优秀的理论,会让自己游得更好、更快些,仅此而已。
人是怎么学会骑自行车的?学会骑自行车前看了什么教程吗?掌握了重力、离心力、加速度、冲量、动量、角动量等有关自行车前行不倒的理论吗?是不是就是不停的尝试、硬上?歪歪斜斜,跌跌撞撞,摔倒了爬起再上、再试?忽然有那么一次,车就不倒了,能走了?是不是那一刻开始,就会骑车了?骑车的本领到底是依据什么理论学成的?还是摸索着练成的?一旦会骑了?是不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,一辈子都会骑?即便中间很长时间不骑车,这个骑车本领也不会丧失?是的,你骑车的能力将永不丧失消退。
修行就是如此,无需博览群经、广见博识,只需在一个法门用心下功夫实修,即可有机会顿悟,一旦顿悟,顿悟的成果也必将伴随终身,永不退转。
来吧,实修吧!无论会不会双盘,无论会不会念经,去试着禅坐、反复练习、不会就模仿、不行也硬上,万一有那么一下你进入禅定了呢?你就成了!
这是秉衢本人真言,如果转述此文上述文字,请署上在下的贱名,切勿窃为己说、惑揽信众。佛界、乐土、涅槃🙏
愿天下善男子、善女子皆得解脱 🙏🙏🙏🙏🙏🙏🙏🙏🙏🙏
顶礼本师释伽牟尼,顶礼本师释伽牟尼。 🙏🙏🙏🙏🙏🙏🙏🙏🙏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