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时我不大明白,为什么要用非常绕口而晦涩的词语描述事物呢?有时甚至将需要几句话才能描述清楚的内容,精炼为只言片语,甚至抽象得难觅意踪的孤词寡字?是为了传播方便,还是为了显高能?
书籍不是知识的载体,它只是符号的载体。人们通过视觉,把书本中的符号解读成自己的母语语言,并用母语逻辑进行思考,想通了就是知识,没想通就只是背诵。人的头脑和知识的关系,不是载体和被载体的关系,而是根本就不应区分开两个不同的东西,不应该分为载体和被载体。没有头脑,就没有知识
几十米的高楼的顶部竟然没入云中,空气中充满水分,身上的衣服感觉就像从洗衣机甩干后拿出来,没晒就穿在身上,湿漉漉、绷涩涩。室内的大理石墙和瓷砖的表面,就像是水拖布、湿抹布擦过之后的湿滑。终于明白了,回南天的季节,其实就是云☁️在地表爬的时候。
光子是不能直接进到大脑里的,它能激发眼睛视网膜上的神经元产生视觉信号,所以我看到的不是光,而是我大脑里神经系统对光的“描绘”。以下同理,亦复如是。我看到的不是物体,而我是大脑里神经系统通过对光的“描绘”之后,所建立起的一套空间模型。
修行就是如此,无需博览群经、广见博识,只需在一个法门用心下功夫实修,即可有机会顿悟,一旦顿悟,顿悟的成果也必将伴随终身,永不退转。来吧,实修吧!无论会不会双盘,无论会不会念经,去试着禅坐、反复练习、不会就模仿、不行也硬上,万一有那么一下你进入禅定了呢?你就成了!
不知道为什么,各位亲爱的本地老广朋友们,给我的治疗方法都是上火了、要服下火药。让我吃了太多的消炎去火药,到最后感觉自己经常无精打采、发力无神,差点就要“灭火”了。这次误打误撞,反着来,搞了生火的药吃,结果居然明显见好转了🙏
北京城地处燕山山脉环抱的华北平原之上,城区三面环山,城区的东、东北、北、西北、西、西南都是山,只有南面没有山。市区内没有真山,在紫禁城后面的煤山原来只是个小丘,后来用盖建紫禁城时挖出的河泥堆积累高,才算称之为山,但不是原装的自然山。真正的山都在城外市郊。
2020年,新冠疫情乍起的时候,为了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,我从繁华的华强北搬到了保安区机场北面的福永,住在凤凰山脚下的一个偏僻的工厂区旁边的公寓里。公寓附近没有商业街,只有几家专门面向厂区工人群体开设的小饭馆、排挡、小卖店。平日里常如果懒得做饭时,我就到楼下找个小店随吃一碗面或一个炒饭套餐。
上午想尽快赶回深圳,8点半就出来赶班车,等走到班车站才看见站上张贴的通知,中秋节期间,班车车次下调,今天只有一班早上7点钟的车次 。看样子我已经错过了班车,只能再采取其他乘车方案了。通过地图查询,我决定先到惠州南站,然后在那里乘高铁到深圳北站,办完事后,再从深圳北回广州。